增加人手赢得却依然艰难,上海申花挥师向前需要三思而后行
这一段时间,上海申花的战绩出现了上下飘忽的情况。
7月尚未过半,上海申花就已经输掉了两场比赛,尽管对手都强悍,但考虑到上海申花高居联赛次席的排名,他们不是不可以多拿几分的。
要知道,这正是吴金贵指导在赛前发布会上,表示球队最应该看重的东西。
所以在不知不觉之间,他们已经逐渐被同城死敌拉开了一些距离,想要继续保持竞争力,吴金贵指导和球员都需要找回6月份的状态。
然而在当下,这有些隐秘的困难。
在赛前发布会上,吴金贵指导还谈到了一件事:
进攻端进球少。
16场比赛,上海申花只进了17球,能来到第二名的位置,说明球队的防守确实不错,但同时也说明了球队的进攻实力,包括场面表现的确有进步的空间。
此前,上海申花可以用人手不足来解释这个问题,但随着吴曦复出、戴伟浚加盟,一系列利好因素让人手不足这一点做不了借口了。
所以在对阵梅州客家的本场比赛,吴金贵指导沿用了最近的433阵型,在中前场摆上了更多的人手,替补席上也有可用的后手。
这带来的提升很明显,控制能力提升,参与进攻的点位丰富了,所以二次进攻的机会也多了:
然而梅州客家不是等闲之辈,他们的外援其实很有实力,尤其是罗德里格:
这就给上海申花带来了一丝危险,在第9分钟,他们险些在主场先行落后:
上海申花此前的过硬表现和傲人战绩,建立在三后卫体系和良好的攻守平衡之上,场面不好看,进球比较少则是代价。
没有人喜欢一直防守,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这可能是吴金贵指导在人手不足时的权宜之计,但这一计收获了意外的惊喜。
如今人手相对充足了,有了更多的资本,自然想要挥师向前,但在这之前,主教练首先需要想到一件事:
人手增加带来的进攻效率提升,能否掩盖后方由此出现的危险?
比如说第11分钟,申花这次进攻从中场,到边后卫,参与进攻的力度相当大,但转身过来,边路的空当就差点被梅州抓住:
而在3分钟过后,梅州直接从中路打出了门前的威胁:
反观进攻端,有了更多支援的申花进攻线,效率有多少提升呢?所以,这就涉及到了核心球员的能力上限的问题。
本质上,马莱莱是一位靠消耗踢球的前锋。战术作用充沛,能充足消耗对方后卫,在后者被消耗殆尽之后,马莱莱还有余力,便能收获进球和数据。
但在大家都有体能的时候,在狭小空间里,他的技术能力是比较一般的:
巴索戈比他稍好一点,有一些爆发力和左脚优势,有这样内切打门的能力:
但没好多少,而且巴索戈的身体并不能完美支撑他的打法,所以伤病较多,另外位置处于二线,也难免被落位和回防牵扯精力。
基于这样的核心球员能力,整支球队挥师向前是有风险的。理论上有更多的人手,他们消耗对手的精力就可以节省出一部分,但技术上的缺陷不是体能所能弥补的,再有劲,该做不出来的动作还是做不出来。
反倒是到了上半场末段,在反击场景下,马莱莱制造了点球:
然而转头回来,上海申花的防守让罗德里格在中路连续摆脱,如入无人之境,扳平了比分:
下半场回来,马莱莱的技术缺陷则在大家都补充好体能之后,再度暴露:
而在这个时候,申花投入进攻的人手和力度依然很大:
但能够在单个回合里抓住机会的,是于汉超:
打进第二球,主场作战的上海申花开始回收,吴金贵在调整环节也换上了金洋洋,保住比分的意图就很明显了。
这个时候,即便没有了巴索戈,马莱莱的战术作用就变得很突出了,又能消耗对手的后卫,牵制对手的阵型重心:
自己还能在门前获得破门的机会:
只不过,依然没有把握住就是了。
这个战术作用,让梅州客家反扑的时间被拖后,也会让他们在反扑中不免担心,所以在比赛末段,梅州客家只有两次来自定位球场景的机会:
申花保住比分,比赛就此结束。
比赛赢了,自然就是最硬的道理,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三场使用了四后卫体系的比赛里,申花丢了四个进球。
如果此前就是这样的防守表现,那上海申花可爬不到第二名的位置上。
如今,申花有了更多的中前场人手,看似有了打出更好看的表现,收获更多的进球的资本,但前锋线上特点如此,很可能是得不偿失的。
换句话来说,展现马莱莱的勤奋对申花是划算的,暴露他技术一般就不划算了。
如果前锋线上无法把额外所得的支援,最大效率地变为更多进球,那要承受风险的就会是后场了。
受到舆论的压力影响,吴金贵指导或许也想打出好看的比赛,这可能是他在赛前呼吁大家更多关注积分的原因。
但在追求进球的路上,一旦防守变得不稳,那很多积分可能也要错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