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帅通过调整B席创造空间破解阿森纳压迫
本文授权翻译转载自Tactics Journal。
在上半场,阿森纳由马丁·厄德高、凯·哈弗茨和德克兰·赖斯领衔,实施的人盯人防守很好地化解了曼城施加的进攻压力。然而,曼城在下半场做出了关键调整,扰乱并破解了阿森纳的压迫。
图1.1 - 阿森纳的压迫结构。
图2.1 - 阿森纳的压迫结构示意图。
哈弗茨领衔弧形压迫骚扰曼城的后防线,赖斯紧盯罗德里,厄德高盯防马特奥·科瓦契奇。
图3.1 - 阿森纳在中路的压迫结构。
图3.2 - 阿森纳使用弧形压迫,迫使曼城将球输送给曼努埃尔·阿坎吉。
阿森纳对曼城的中路球员完成阴影覆盖,迫使他们进入边路,目标是让阿坎吉持球。
正如上赛季所指出的(译者注:原作者于5月的分析文章中指出,阿坎吉的惯用脚会导致他在左路边线的出球角度受限),阿坎吉在左路使用右脚出球的角度并不好,因此会效果不佳。
图4.1 - 德克兰-赖斯盯防罗德里。
图4.2
赖斯与罗德里如影随形。罗德里走到哪里,赖斯就跟到哪里。罗德里没有喘息的空间,只要赖斯在他身后,罗德里就无法将球向前推进,于是他只能选择回传。
如果赖斯没有跟紧,哪怕只给了罗德里一次空当,罗德里就有能力把球传到阿森纳的半场。
图5.1 - 赖斯对罗德里的盯防松懈了一次,使罗德里有空间可以完成分边推进。
图6.1 - 马特奥·科瓦契奇回撤接应斯特凡·奥尔特加并把球一脚分给约翰·斯通斯。
当曼城回传或者分边的时候,罗德里和科瓦契奇都会离球很远或被阿森纳压迫的阴影覆盖,这样就很难将比赛串联起来。
胡利安·阿尔瓦雷斯利用肋部空间的后插上也消失了,因为他不得不回撤接应来帮助球队向前推进。
哪怕突破了阿森纳最高位的一道压迫,曼城也无法创造出足够的三角形来完成传球配合。于是,一切都只能向后发展。
图7.1 - 贝尔纳多·席尔瓦落到左侧半场。
图8.1 - 下半场第64分钟时的阵型变化示意图。
然后,贝尔纳多·席尔瓦加入游戏。
他原本在上半场踢右边锋,但在下半场移到了中场位置。
他或科瓦契奇会落到阿坎吉的身后,这样在鲁本·迪亚斯和阿坎吉之间就会有人负责串联并将球输送到中场。
图9.1 - 迪亚斯、科瓦契奇、罗德里和贝尔纳多·席尔瓦在半场形成菱形。
图10.1 - 厄德高试图压迫贝尔纳多·席尔瓦,导致肋部出现空间。
这就会将厄德高带离自己原本的位置,而由于赖斯又密切盯防罗德里,因此厄德高和赖斯两人之间出现了空当。
这样,曼城就可以利用阿森纳的人盯人防守,通过牵扯对手在场上的防守位置,来为自己创造空间。
图10.2 - 凯文·德布劳内回撤后在(赖斯和厄德高之间的)空当中接球。
图11.1 - 阿尔瓦雷斯回撤接应后传球给贝尔纳多·席尔瓦。
随后,阿尔瓦雷斯、德布劳内和菲尔·福登开始轮流回撤到赖斯和厄德高之间的空当处接球并一脚分球,这样他们就能更高效地将球传入阿森纳的半场。
图12.1 - 厄德高试图压迫迪亚斯,盯防罗德里的莱昂德罗·特罗萨德导致肋部出现了空间。
第76分钟,阿森纳对自己的前场压迫体系做出了调整。
莱昂德罗·特罗萨德替换上场,接过了盯防罗德里的责任。现在他的位置被锁死了,而哈弗茨移到了左路,在压迫体系中已不再重要。布卡约·萨卡移到内线,松散地盯防贝尔纳多·席尔瓦。
这样一来,空间更加开阔了。
图12.2 - 福登落到本方半场接球,托马斯·帕泰紧跟。
图12.3 - 福登压低重心准备绕过帕泰。
图12.4 - 福登完成让球转身摆脱帕泰。
福登利用其较低的重心迅速通过半转身摆脱了帕泰进入一片开阔地,曼城完成突围开始反击。
图12.5 - 曼城在突破逼抢后的6v5优势反击进攻。
曼城通过移动一名中场球员来到阿坎吉身边以摆脱阿森纳的人盯人,同时将德布劳内和福登这样可以控球并转身的中场引进到出球体系中。
这一结构上的小调整创造了多次快速推进进攻的机会,其中也包括了科尔·帕尔默的这粒进球。
本文授权翻译转载自Tactics Journal,可通过以下方式在各平台关注原作者:
Twitter - @tacticsjournal
Mastodon - @tacticsjournal.mas.to
Facebook - /TacticsJournal
Threads - @tacticsjournal
YouTube - @TacticsJournal
RSS - https://tacticsjournal.com/feed
Discord - https://discord.gg/pdnPS3u5hW
⬇️在各个平台关注我们,获得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