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50+1”铁律规限,120年“药厂”勒沃库森终封王!
勒沃库森勇夺德甲冠军,打破近十年德甲遭拜仁慕尼黑垄断、被戏谑为“拜超”的局面。然而他们打破的,不仅是拜仁统治的局面,也是自15年前的沃尔夫斯堡(狼堡)之后,第二支不受“50+1”限制而夺冠的球队。
“50+1”代表着德国足球由球迷主导的传统价值,也被视为不可逾越的红线,而勒沃库森虽是拜耳药厂“厂队”,是现存两个不受规限的特例之一,却不像近年另一由外资把持的球队RB莱比锡般人人喊打,到底是什么原因?
浅谈“50+1”
德甲的“50+1”政策,相信很多球迷都曾听闻-这跟德国足球的历史不无关系,直到1998年为止,德国球队大多都是非牟利机构,禁止私人持有,而且文化上,德国足球也相当重视球迷参与、球队应当属于球迷的意念,不可撼动。
到1998年,“50+1”便应运而生,到今时今日,德甲球队许多都是有限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底线是-球队的“会员协”需保留绝大多数决策权。德甲官网列明,这个规则是确保每支球队的会员都持有至少“50%投票权”再“加1票”,意味会员才是球队的主要决策者,也意味球迷有球队营运方向的最终决定权,说到底,防范球队被外来投资者操控。在现行德国足球联赛的规例下,若不遵从“50+1”,便不能参加德甲和德乙。
“50+1”的两大例外:勒沃库森和沃尔夫斯堡
不过在这规例之下,现行有两大例外-被称为“厂队”的勒沃库森和“狼堡”沃尔夫斯堡,两支球队分别由拜耳药厂和大众汽车集团拥有,能不受“50+1”限制,全因他们由企业支持的背景源远流长,德国足球联赛会(DFL)曾有规例,若企业或个人能证明已连续20年为球队提供稳定、无间断的财政支持,便可申请豁免,但近年遭德国联邦企业联合管理局调查,这豁免条款或有不公,最终DFL决定保留“50+1”、但往后不会再有豁免。
拜耳药厂和大众汽车这些企业本身与民生关系相当紧密、建成了社区甚至整个城市,球队本身也是源于围绕企业而形成的社群,人文历史极为丰厚,绝非近年球队屡屡在外地资金入主下“暴发”可比。
以勒沃库森足球队为例,早在1904年已诞生,由170名拜耳药厂员工联署争取下,获公司支持而诞生,当年的拜耳本是名为Friedrich Bayer and Co.的颜料化工公司,1899年推出止痛药阿士匹灵后渐渐发展成现今的制药及化工企业。1903年,170名拜耳员工联署,去信拜耳董事局,争取在拜耳总部所在地勒沃库森成立体育会,最终在1904年7月成立、足球队TuS04更在1907年成为个体部门,并在1928年脱离体育会、自成一个独立协会Sportvereinigung Bayer 04 Leverkusen,即现今的勒沃库森,球衣的红黑色也沿用至今,1979/80赛季才首度升上德甲。
至于沃尔夫斯堡,这个城市本身是为了安置大众汽车员工而在1938年建立,直至近年仍有超过一半人口是大众员工,球队本身也是源自大众员工的体育会,最后在1945年独立成为沃尔夫斯堡足球队,自然也是由大众集团全资拥有。
霍芬海姆也曾经脱离“50+1”,软件公司SAP主席Dietmar Hopp曾在这支家乡球队踢青年军,他在商业上取得成功后,由1990年起便投资球队,助霍芬海姆由一间最低级别的“乡村球队”一直升上德甲,甚至出资1亿欧元兴建新球场,终在2014年获德甲足协开绿灯,取得霍芬海姆的多数决策权,惟他在2023年称“希望尊重50+1”,交回其投票权予球队。
为何莱比锡人人喊打,却包容勒沃库森?
随时代演化,“50+1”遇过不少挑战,特别是欧洲足球的商业化,最好的例子就是RB莱比锡,红牛集团走了规例一大漏洞:他们在2009年把握德国足球联赛系统改革,当时地区联赛以下球队不再受德国足协牌照规管,意味不再有“50+1”和“禁止赞助商冠名球队”的阻碍,红牛即收购了本身在第五级联赛的马克兰斯泰特,将其重新包装成“RB莱比锡”,虽然“RB”在外界眼中明显代表Red Bull,但红牛解释球队名称全写为“RasenBallsport Leipzig”,即“莱比锡草地球类运动”。
莱比锡由诞生开始便已不受欢迎,红牛资金的背景使他们被视为外资魔爪,其他球队不愿跟他们踢友谊赛、广告板和草地也遭恶意破坏。但在红牛的投资下,莱比锡仍扶摇直上,按按照10年计划一路升级,虽然中间也遇过法律问题挑战,终在2016/17赛季登上甲级,出战德甲第一季,即由另一红牛集团拥有的球队萨尔斯堡“借”来纳比·凯塔、达约·于帕梅卡诺等球员,惹来左手交右手之嫌。无论如何,莱比锡登上德甲首季便获得亚军,更曾坐上榜首,出战德甲至今第8季,只得一季跌出过前四名,上两季更连夺德国杯。
那么,莱比锡是如何符合“50+1”的规条?这支球队99%的投票权的确在会员手上,但到2023年,他们的“会员”也仅有21人,而且全是红牛员工;一般球迷并没有渠道成为具投票权的会员。莱比锡的出现、挖起、转会手法到现今表现,无不冲击着德国足球的传统价值,自然成为德国球迷最痛恨的球队。
相较之下,勒沃库森虽然不受“50+1”规限,但营运上与一众德甲球队没太大不同,没有巨额转会资金,纵观转会收支都颇为平衡;论薪金支出,按数据网站Capology的资料,今季的德甲薪金支出排行榜中,首三名是遥遥领先的拜仁、多特蒙德和莱比锡,勒沃库森仅排第4名,而年薪600万欧元的中锋帕特里克·希克(Patrik Schick)已是队内最高薪,但在德甲薪资榜也仅排行第32,前11名悉数是拜仁慕尼黑球员,而前20中则全是拜仁、多特蒙德和莱比锡球员。加上勒沃库森的存在,并非单纯企业以金钱堆砌的商业球队,而是有源远流长历史及庞大球迷群体,与足球本身的传统意义并无相违背。
非“50+1”球队也曾成功却几乎触礁
无可否认,获企业支持的勒沃库森及沃尔夫斯堡的资金来源,相较其他中下游球队更加稳定,不过也有伴随而来的风险-以沃尔夫斯堡为例,他们在2008/09赛季已夺得队史唯一一次德甲冠军,当年投资不少,但在14/15赛季赢得德国杯冠军后,紧接两季都只能勉强透过附加赛成功保级;2015年,正是大众汽车被指违反美国的汽车排放标准,最终更承认在1100万架汽车上装上软件,用以骗过排放标准测试,最终遭罚款超过300亿美元。
当时大众需在全球裁员3万人,体育方面,除了需退出世界越野赛车锦标赛,也难免影响到足球队,不仅要撤回青训学院计划,《德国之声》当年报道指,沃尔夫斯堡在2015年出售德布劳内(以8000万欧元转投曼城)和伊万·佩里西奇(以2000万欧元加盟国际米兰)所得的收入,外界普遍认为全部由大众集团接收。
《德国之声》在2016年底刊出报道时,正值RB莱比锡短暂坐上16/17赛季德甲榜首,而沃尔夫斯堡正陷入保级泥沼,当时报道也提出:“这及时提醒了我们,企业球队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和德国足球50+1的价值……沃尔夫斯堡的情况,很直白地示范了母企在财困之下,必定不会将足球场上的事务放在优先。”可以肯定的是,“50+1”在未来一段时间仍会是德国足球的框架,而勒沃库森今季的成功,也无法威胁这项传统。